逃离or坚守
现在,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有越来越多年过30、还在漂着的职场人。
他们有一个共同点:在大城市有一份工作,仅限于糊口,但看不到前途有多光明;尚未在大城市安家扎根,没有归属感,而且经济能力有限,在大城市买房过于困难。
年过30岁还在大城市漂着的人,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何打算?是做好了在一线赚钱、老家养老的打算?还是转战周边二线城市定居?或是在大城市“死磕”到底?
我2009年到的北京,2022年结束了北漂。从孤身一人北上,到拖家带口回到浙江小城老家。十三年时间,在北京吃过、玩过、哭过、苦过、也开心过。35岁,人到中年,带着一点积蓄,回老家、混着上个班,过一种“相对轻松”的生活。
结束北漂的直接原因是实在扛不下去了。没有户口、买不起房子,工作也是几经波折,后来,我和老婆商量后索性撤回大本营。
作为普通人,我漂的越久越发现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,一线城市就是一个“韭菜盘子”,工作996、被房东收割、外乡人没有朋友、很难建立起人脉。
而且孩子越大,上学问题就摆在那里,迫使你不得不做出决定。
如果非要留在北京,在北京,小学、初中即便是没有户口,孩子也是可以上学的,但高考呢?还是得回原籍地考试。
在北京学习回原籍地高考,那就是给孩子挖坑。如果让孩子自己回原籍上学,家里老人照顾,那算是留守儿童了。如果夫妻双方一个带孩子回原籍上学,就得面临长久的两地分居,自己也无法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。
所以,我们干脆全家大迁移。回老家后,我托朋友找到了一份后端技术支持的工作,薪资比原来少了将近1/2。
小地方的岗位工作繁杂,虽然过去我的工作内容应该是纯做技术,但现在还要顺带做做销售、陪客户应酬少不了。老婆在亲戚的公司上班帮忙,薪资也比过去少了1/2。
在北京漂着的十多年,我们好歹攒了一点积蓄,回老家后全款买了老家最好学区的一套学区房,为孩子做准备。剩下的日子就是上班继续攒孩子的学费、攒自己和老婆的养老钱。
网上说离开北京意味着“成为被淘汰的95%”,但兜兜转转一圈后,我才明白真正的失败是被一线城市制造的身份焦虑、被富人生活制造的幻觉所挟持,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,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去随波逐流地生活,跳进一个又一个“陷阱”。
你可以说我是北漂的失败者,但日子终归是自己的,安心舒服与否也只有自己知道。
选择回到老家,多少意味着我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,但我不后悔。
以前总说在老家小地方没有工作机会,所以要去大城市漂,但现在的环境是35+的打工人在大城市也没有机会,那我还留恋那里干什么?
在小地方,想要找个特别好的工作很难,往往需要靠亲戚、朋友介绍。目前,我也只能边工作边看看有没有更好的“机会”。
有人说,北漂的最佳结局是拿户口、买房,成为本地人、留下来;次之是去燕郊或者隔壁天津。我和老公北漂七年后,最终在天津扎根了。
我俩属于再普通不过的二本毕业生,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北漂,我是机械设计师,在一家制造公司上班,老公是美编,在纸媒工作。
因为所学专业不吃香,我俩工资一直跑不过平均线,结婚两年后生了女儿,一直租房住,但迟迟拿不到北京户口、看不到买房的希望。
后来大城市的周边城市开始“抢人”,我通过天津的“海河英才计划”成为了一名天津人。老公卖了老家的一套学区房,加上我父母的一些赞助,我们在天津按揭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,公婆过来帮忙带娃一起住,我们算是正式扎根天津。
我们不是没想过回老家,但山东老家高考内卷的盛名在外,我们不想让女儿回去吃我俩曾经读书时的苦。天津的教育虽然比不上北京,但总比老家要好一些。
现在我和老公居住在天津、上班在北京。每天跨城上班,单程通勤两小时内能搞定,确实很辛苦,但是如果在北京租房,又是一大笔开销。
我们也想过在天津就业,可研究一圈发现,如果不选择进体制,天津就是我俩专业的就业黑洞,收入水平整体偏低,压根没什么工作机会,根本供养不了现在的生活和房贷。
我们这种跨城生活和工作的人不少,大多都是一些年近三、四十岁、没有北京户口但为了孩子教育想转战天津的人。
不少人一边在北京上着班、又一边在天津找工作,都是杳无音讯,谁也不敢把“全部身家”都搬来天津。只能在北京“拉磨”、在天津睡觉(因为通勤时间过长,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天津生活)。
我和老公手里有十来万的积蓄,如果以后北京的工作实在保不住、天津的工作又找不到,我们打算自己创业,开一个小作坊做机械设计和加工。
现在这个环境,我们对未来也没办法规划太多,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,希望能熬到孩子在天津顺利高考,就算熬出头了。
等孩子读大学后,我俩还是打算回老家养老,天津的生活成本还是高,我们养着孩子和房子,压力太大。
我老家在黑龙江,大学考到上海,自己家庭一般、工作一般、颜值一般。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,老家就业前景不乐观,没有回乡发展的计划。
我作为外地户口、5年社保已满,去年,在没有家人的支持下,我终于攒够了首付,在上海外环拿下一套43平米的“老破小”(非学区房),完成了我的阶段性人生目标。
下定决心买房,是因为我算了一下发现,自己每月房贷扣掉公积金,剩余还贷金额不到5000元,能负担起。再算一算,这9年房租交了40万、共搬了十几次家、和二房东各种斗智斗勇、经历过断水断电断网,“寄人篱下”的日子实在受够了。
我便开始看房,看了大半年,发现以自己当时的经济实力只能买普通地段的小户型老房子,房子买好后,简装了一下,房子的事情就算搞定了。
可有了房子我在上海依然没有“扎根”的感觉,我在这里只有同事,没有亲人、爱人、朋友和自己的家庭。从精神和情感上来说,我依然是“漂着”。
我短期内没有结婚、生孩子的打算,所以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。
我给自己做的职业规划是好好攒钱、同时恶补英文,三十五、六岁时能去北美读个相对好就业的硕士(卖房的钱加上工作这几年的积蓄应该够了),争取留在海外工作和生活。
如果说以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能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,在大城市开创新生活,那么如今的一个现实是:要留在大城市,机会越来越少,要付出的成本却越来越高昂。而且人到中年,既要考虑养家糊口、也少不了会面临职业转型的问题。
在这些困境前,许多人开始务实考虑,比如回老家、转战周边次一级的城市,所谓的“北漂失败”,不过是依据现实做出的“性价比”更高的选择,哪有输赢之分。
换地方只是一张车票的问题,对年过30岁的人来说,难的是如何进行职业转型。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在2023年做过一份关于“职场人职业转换障碍”的调研,发现排行前五的困难是: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、固有思维限制、人际网络匮乏、经济拮据、缺乏合适的技能。
对于机遇减少、还要养家糊口的中年人来说,职业变革的确很艰难,但我们无法回到过去,只能学习如何更好地转变。
没有人脉资源,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始与人接触,探索各种可能性;缺乏合适的技能,那就重返校园或者进行线上学习,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。
蜕变是痛苦和风险,但也是必要和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