拨动焦虑-好奇开关。
编者按:焦虑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,而好奇心则让人感到开阔和愉悦。但这两种心理状态激活的大脑网络具有惊人的相似性。本文来自编译,希望对您有所启发。
你盯着一张空白页面,知道它本可以成为某种特别的东西,但每次尝试写下开头句子时,脑海中便涌现出种种“如果”。如果它不够好怎么办?如果无法实现脑海中的构想怎么办?焦虑感逐渐积聚,最终你合上笔记本电脑,转而浏览社交媒体,并向自己保证明天再试一次。
听起来熟悉吗?如果你是一个与完美主义作斗争的创造性工作者,那么你很可能经历过这种令人瘫痪的循环。但好消息是,这种焦虑的能量实际上包含了创造力动力的原材料。关键在于学会在脑海中切换开关,将焦虑转化为它的近亲:好奇心。
乍一看,焦虑和好奇心似乎是截然相反的。焦虑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,而好奇心则让人感到开阔和愉。但这两种心理状态激活的大脑网络具有惊人的相似性。
当我们感到焦虑时,脑海里会不断重复着“可能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?”杏仁核被激活,压力激素涌入系统,我们进入高度警觉状态。这种反应进化出来是为了让人类生存下去,但在创意情境中,却常常让我们陷入僵局。
而那些使我们擅长识别潜在威胁的神经通路,同样使我们擅长在创作初期就发现作品中的潜在缺陷。
这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中尤为相关,因为对新奇事物的强烈追求常伴随着对不确定性的高度敏感。这种组合虽能让创作过程格外令人满足,但也使之特别容易受到完美主义的困扰。在这种情况下,转向好奇心往往是重获创作灵感的有力方式。
好奇心激活了许多相同的大脑区域,但关键区别在于思维框架。好奇心不再问“什么可能会出错?”而是问“我可能会发现什么?”
前扣带回皮层在焦虑和好奇状态下均处理不确定性,此时它会从威胁检测模式切换到探索模式。前额叶皮层不再纠结于潜在失败,而是开始创造可能性。
这种重叠解释了为何从焦虑到好奇的转变能如此迅速,以及为何它对创造性工作如此强大。你不是在与大脑的自然倾向作斗争,而是在重新定向已经存在的能量。
你可以把这想象成扳动开关来改变铁轨:你精神能量的火车头不需要减速,只需要指向不同的方向。
正如我们所见,同样的心理能量既可能让你陷入僵局,也可能让你焕发活力,关键在于打开哪个开关。以下是4个实用工具,可以助你切换焦虑与好奇的开关,并将能量导向创造力:
1. 进行实验。与其尝试着创造一些好东西,不如以“我将在[持续时间]内[行动]”的形式设计一个小实验。例如:“我将花5分钟时间描绘自己的想法”或“我将在10分钟内写下10个要点”。这将帮助你将焦虑驱动的“如果”转化为好奇心驱动的“让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”。
2. 思维导图。拿一张纸或打开思维导图应用程序,在中心写下你的创造性挑战。然后,在15分钟内,朝着各个方向扩展,无论想法多么看似无关。这种技巧有效是因为它模仿了好奇心自然运作的方式:通过玩耍式的探索,而不是线性的解决问题。
3. 写日记。当面临创意焦虑时,写下三件与你的项目有关且你真正好奇的事情。写日记能培养系统性好奇的习惯,并提供一个热身仪式,让大脑在面对创意挑战前进入好奇模式。
4. 涂鸦。工作时随身携带笔和纸。当创意焦虑袭来时,花2-3分钟随意涂鸦,如形状、图案或随机物体。这将激活你的创意神经通路,而无需承受主项目的压力,从而焕发新的创意能量。
你的焦虑并非创造性的障碍,而是你对工作深切关怀的信号。创意停滞与创意流动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焦虑,而在于有没有伴随焦虑而来的好奇心。所以,下次当你陷入困境时,不要问自己如何让它变得完美,而要问问自己你想要发现什么。
译者:Teresa